版本:v1.2.0IOS版 大小:23.53 MB
类别:AI音视频生成 系统:
立即下载1.基础信息
AI触站APP是一款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AI绘画工具,支持Android 10.0+与iOS 14.0+系统,提供文字描述生成、图片风格迁移、模型训练等功能,日均生成图像量超150万张。用户可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上传参考图生成12种主流艺术风格(如赛博朋克、浮世绘、蒸汽波)的作品,免费版每日限生成5次(最高分辨率1080P);专业版(45元/月)解锁4K输出、商用授权及模型私有化训练权限。截至2024年Q2,注册用户量达520万,设计师占比31%,内容创作者占比49%。
2.安全使用说明
用户数据通过SSL/TLS 1.2协议加密传输,云端生成记录保留7天后自动清除,本地缓存文件采用AES-256加密存储。隐私条款明确禁止采集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信息,AI训练数据仅使用CC0协议授权的开源图像库及用户主动共享的匿名作品。公开分享作品默认授权平台用于算法优化;账户异地登录需短信验证,连续5次密码错误触发24小时冻结。服务器集群部署于AWS东京节点,通过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技术背景
AI触站APP的开发方为创想科技(CreateX Tech),成立于2020年,B轮融资1.8亿美元,核心团队含NeurIPS(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杰出论文奖得主2人。图像生成模块基于Stable Diffusion 2.1架构改进,支持1024×1024分辨率实时渲染,风格迁移误差率≤3.7%。模型训练框架集成LoRA微调技术,用户自定义模型训练耗时较传统方法缩短70%。训练数据包含5000万张标注图像及500万组风格-关键词配对,通过LAION-5B数据集增强多语言理解能力。2023年引入CLIP模型优化提示词解析,使生成内容匹配度提升至91.2%。
1.优点
生成效率高:1080P图像平均生成耗时4.3秒,较MidJourney移动端快62%。
风格覆盖广:支持16种艺术流派与83种细分风格(如“暗黑奇幻”“孟菲斯设计”)。
交互友好性:内置智能词条修饰功能,可将口语化描述转化为标准提示词(准确率89.5%)。
社区生态完善:作品广场日均更新量超7万条,提供灵感标签分类与热门趋势分析。
2.缺点
硬件要求高:4K渲染需设备内存≥8GB,中端手机易出现进程崩溃。
生成不可控:复杂场景细节错位率约为12%,需多次调整关键词优化。
版权风险:免费版输出图像含隐形数字水印,商业用途需额外购买授权。
模型训练门槛:自定义模型需掌握基础参数调整知识,新手学习成本较高。
3.特色功能
风格融合引擎:可将两种艺术风格按比例混合(如“70%梵高+30%吉卜力”)。
历史回溯对比:保留30天内所有生成版本,支持参数差异可视化分析。
智能构图建议:根据关键词推荐黄金分割、对称式等6类构图模板。
多图层导出:专业版支持分离输出前景、背景、光影通道(PNG格式)。
1.下载指南
官方渠道:Android用户可以在华为应用市场/google play搜索“AI触站”,认准4.8分认证版本;iOS用户可以在App Store输入“AI触站-智能绘画”,开发者验证为“CreateX Pte. Ltd.”。需注意安装包的体积,Android版105MB±2%,iOS版128MB±3%。APK签名为SHA-256指纹:D5F1...A9C3。
2.安装使用指南
自定义模型训练:进入APP首页下滑至“模型工坊”,点击“创建新模型”;输入模型名称并选择类型(如人物、场景等8类);上传至少50张训练素材(建议尺寸一致、主题明确);迭代次数推荐500-800次(硬件性能不足可降为300次),学习率默认0.0001,复杂风格可上调至0.0003,正则化强度为0.7-1.2(数值越高越抑制过拟合);启动训练后等待完成(10分钟-2小时,依设备性能而定);测试模型效果后可选择发布至个人库或公开社区。
图像生成流程:点击底部“+”进入创作界面,选择“文字生成”或“图片转换”模式;输入描述词(如“机械蝴蝶在霓虹雨夜中飞舞”),点击“词条修饰”优化语义结构;选择艺术风格与画幅比例(支持1:1/16:9/9:16)。调整高级参数,创意自由度30-70(数值越高AI发挥空间越大),细节强度50-90(影响纹理精细度);预览生成结果,支持局部重绘(最多3次);导出图像至相册或分享至社区。
风格迁移操作:上传底图与风格参考图(建议分辨率≥720P);建议风格化强度40%-60%,内容保留度60%-80%;启用“边缘增强”减少模糊(中端设备慎用);对比生成效果,支持多风格叠加(最多3层)。
法律风险提示(中国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用户需确认训练素材不侵犯肖像权、著作权,平台隐形水印虽能标识版权,但商业用途需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用户单日生成超100张可能触发反滥用检测。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