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两市唯一稳定币牌照花落谁家,持牌机构有何优势?

日期:2025-08-12 17:25:25 来源: IT猫扑网整理

当市场还在热议“两市唯一稳定币牌照”时,答案或许比想象中复杂——根据香港金管局最新监管动态,截至2025年8月,稳定币牌照申请正处于“意向提交”阶段,机构需在8月底前表达申请意愿,最终截止日期为9月30日。目前尚无任何机构正式获牌,但一场围绕“合规稳定币发行权”的暗战已悄然打响。内地方面,相关政策仍在研究中,暂未开放试点。这场金融数字化的“发令枪”,为何让全行业屏息以待?持牌机构又将手握哪些制胜筹码?

image.png

潜在赢家图谱:三类机构各有胜算

从监管导向和行业实力来看,首批牌照极可能集中在三类玩家手中,他们各有“杀手锏”:  

大型银行:合规与资金池的“压舱石” 汇丰、渣打(香港)、招商银行等传统金融巨头优势较大。这些机构拥有跨境资金池管理经验(如汇丰的环球资金管理平台),更能满足《稳定币条例》对储备资产透明度、反洗钱(AML)的严苛要求。以渣打为例,其已在新加坡试点数字资产托管业务,储备金审计流程可直接复用至稳定币发行。穆迪最新评级报告指出,“具备跨境业务能力的银行获牌后,信用评级可能上调”,这进一步凸显传统金融机构的合规护城河。

科技金融巨头:场景与流量的“发动机” 腾讯、蚂蚁金服等通过合资公司参与的可能性不容小觑。微信支付、支付宝生态已覆盖超10亿用户,若将稳定币嵌入支付场景(如跨境电商结算、港元/人民币兑换),可快速实现“从0到1”的用户转化。更关键的是,这些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上早有布局——腾讯的联盟链“至信链”已服务超万家企业,蚂蚁的智能合约平台可支持高频交易清算,技术落地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专业数字资产平台:加密生态的“原住民” HashKey Group、圆币科技等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是“黑马选手”。它们已通过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考验,熟悉链上资产托管、储备金实时审计等技术细节。例如,HashKey旗下稳定币项目已完成多轮储备资产压力测试,链上清算效率达每秒3000笔,这对稳定币的“价格锚定”至关重要。

持牌即“躺赢”?四大核心优势重构市场规则

拿下牌照绝非“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特权通行证”,具体可拆解为四大护城河:  

1.合规信用:从“灰色地带”到“监管背书”

过去,稳定币发行常因“无牌运营”面临信任危机(如某离岸稳定币曾因储备金不透明引发挤兑)。持牌后,机构可合法发行与港元/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且需定期披露储备资产构成(如短期国债、银行存款等),这相当于给用户发了“定心丸”。更重要的是,《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接入金管局实时监控系统,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这种“监管穿透性”将成为机构争夺机构客户的关键筹码。  

2.流动性保障:从“兑换困难”到“秒级到账”

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稳定兑换”,而大型机构的资金实力正是破解流动性难题的关键。例如,汇丰银行可通过其覆盖30多个市场的资金池,保障稳定币24小时双向兑换;科技公司则可依托母公司的千亿级现金流储备,应对极端市场下的大额赎回。这种“传统金融+科技”的流动性组合拳,能有效避免“小机构发行的稳定币有价无市”的尴尬。  

3.技术场景整合:从“单一支付”到“生态闭环”

头部机构早已不是“从零开始”。腾讯可将稳定币接入微信支付的跨境红包、跨境打车场景;蚂蚁则能与Alipay+的全球100万商户对接,实现“稳定币支付-积分兑换-理财增值”的闭环。更前沿的探索来自华夏基金——其正尝试将稳定币与代币化货币基金结合,用户用稳定币购买基金后,赎回资金可实时到账,这比传统T+1赎回效率提升近10倍。  

4.政策先发优势:从“市场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

首批持牌机构将直接参与稳定币行业标准制定。例如,金管局正与潜在申请人探讨“储备资产 haircut(折价率)计算方法”“链上清算优先级规则”等细节,早期参与者的意见可能成为行业默认标准。这种“标准话语权”将帮助机构快速构建合作网络——比如与本地银行共建支付通道、与交易所达成独家兑换合作,从而形成“后来者难以打破”的生态壁垒。

image.png

最新动态:稳定币正叩响传统金融大门

行业近期有两大信号值得关注:一是穆迪将稳定币牌照纳入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考量因素,认为“具备跨境稳定币发行能力的银行,可通过降低汇款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二是资产端创新加速,除华夏基金外,南方东英等机构也在研究“稳定币+代币化债券”产品,试图通过“数字分销渠道”触达传统渠道难以覆盖的年轻用户。

风险与挑战:牌照不是“免死金牌”

即便成功获牌,机构仍需跨过三道坎:

- 监管套利红线:部分机构可能试图通过离岸实体发行稳定币,再“曲线”进入内地市场,这已引起两地监管层警惕;

- 技术安全考验:储备金审计的链上实时验证、智能合约漏洞修复等技术细节,仍需经历市场检验;

- 价格战压力:若多家机构同时获牌,为抢占市场份额,稳定币兑换费率可能从目前的0.5%降至0.1%以下,倒逼机构加大技术投入以控制成本。

image.png

结语:牌照只是开始,生态才是终局

香港稳定币牌照的意义,远不止“谁是第一”的名分之争,更标志着“传统金融数字化”与“加密资产合规化”的双向奔赴。无论最终谁拿下首张牌照,真正的竞争将从获牌后开始——谁能最快打通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等场景,谁能在合规与创新间找到平衡,谁才能在这场“数字金融新大陆”的探索中,真正站稳脚跟。  

相关文章

相关下载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没有更早的评论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