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白宫加密报告为何力挺稳定币,封杀CBDC?

日期:2025-08-12 16:51:01 来源: IT猫扑网整理

当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推动《GENIUS法案》为稳定币铺路时,却同时对美联储的CBDC试点计划按下暂停键——这一看似矛盾的政策背后,藏着美国对金融霸权、意识形态与市场力量的深层权衡。简单说:稳定币被视为巩固美元霸权的"私兵",而CBDC则被当成可能动摇金融根基的"政府怪兽"。

image.png

稳定币:白宫眼中的"美元数字化利器"

在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蓝图里,稳定币不是简单的加密资产,而是"美元霸权2.0"的核心载体。这种由Coinbase、PayPal等私营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之所以获得两党一致力挺,关键在于它完美契合了美国的三重诉求:  

1.巩固美元的全球王座

当欧元区和中国加速探索数字货币时,美国将稳定币视为"以私促公"的竞争武器。《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必须100%持有美债作为储备,这相当于让全球加密市场为美元储备池"输血"。截至2025年7月,美国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占全球60%份额,成为美元数字化扩张的"先锋队"。

2.支付革命的"降本神器"

传统跨境支付手续费高达3%-5%,到账时间需要3-5天,而稳定币交易成本可压缩至0.1%以下,结算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正如法案推动者所言:"当全球商家都用USDC收付款时,SWIFT系统的影响力自然会被稀释。"

3.两党都爱的"中间路线"

共和党看重私营部门主导的市场活力,民主党关注金融普惠与监管合规,而稳定币恰好踩中了这个平衡点。《GENIUS法案》要求发行商实施严格KYC/AML审查,同时保留私营机构的创新主导权,这种"监管沙盒+市场驱动"的模式最终促成了罕见的两党共识。

CBDC:从技术探索到政治雷区

与稳定币的"众星捧月"不同,美联储的CBDC计划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政治狙击。2025年7月,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直接暂停《数字美元法案》审议,背后是三重难以调和的矛盾:  

1."老大哥监控"的意识形态红线

右翼议员在《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提案中直言:"CBDC本质上是政府给每个公民装了'金融监控器'。"这种担忧击中了美国社会对"政府权力扩张"的敏感神经——毕竟,当每一笔奶茶消费、房租支付都可能被美联储追踪时,所谓的"隐私自由"将荡然无存。

2.商业银行体系的"生存危机"

美联储的内部研究显示,若CBDC推出,可能导致10%的银行存款直接转移至央行账户——这相当于抽走商业银行的"血液"。银行放贷能力萎缩将直接冲击中小企业融资,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华尔街游说集团因此将CBDC称为"金融体系的特洛伊木马"。

3.美联储权力的"红线之争"

共和党保守派的逻辑很直接:"美联储已经通过量化宽松过度干预经济,CBDC只会让这种干预变得更糟。"在他们眼中,私营稳定币代表"市场自由",而CBDC则是"大政府主义"的象征——这种意识形态分歧让CBDC在国会几乎寸步难行。

image.png

稳定币VS CBDC:一场"公私之战"

要理解白宫的选择,不妨看看两者的核心差异:  

维度稳定币(白宫力挺)CBDC(白宫抵制)
发行主体私营机构(Coinbase、PayPal等)美联储(政府机构)
权力逻辑市场主导,政府监管兜底政府主导,直接介入支付体系
风险性质挤兑风险(如UST崩盘教训)系统性风险(冲击银行体系)
国际野心用美元稳定币渗透全球支付网络可能引发各国CBDC竞争性发行

简单说,稳定币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创新——私营机构冲锋在前,政府通过监管控制风险;而CBDC则是"政府赤膊上阵",每一步都可能触碰隐私、金融稳定与权力平衡的红线。  

繁荣背后的隐忧

尽管稳定币当前风光无限,但风险并未完全消除。《GENIUS法案》要求发行商100%持有美债作为储备,这意味着当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再现时,稳定币储备资产可能随国债价格波动,引发新的市场连锁反应。而另一边,CBDC的普惠金融价值(如服务无银行账户群体)被完全忽视,也可能让美国错失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机会。  

这场"公私之争"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在未来5年见分晓:若稳定币真能成为美元霸权的"数字护城河",白宫的选择将被视为远见;但若私营机构失控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其他国家通过CBDC抢占支付赛道,今天的决策可能成为明天的遗憾。  

结语:白宫的选择本质上是一场豪赌——赌私营市场能在监管下驾驭创新,赌稳定币能扛起美元数字化的大旗,也赌美国能在不触碰"大政府"红线的前提下,继续领跑全球金融创新。只是这场赌局的筹码,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未来。

相关文章

相关下载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没有更早的评论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