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8 16:38:08 来源: IT猫扑网整理
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数字货币,旨在通过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维持相对稳定的价值。但稳定币并非绝对稳定,其价值依赖于市场共识和信任机制。一旦信任基础动摇,如出现储备资产不足、资金挪用等问题,持有者可能会恐慌抛售,导致币值脱锚,引发市场恐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稳定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也使其易被非法活动利用。鉴于这些风险,对稳定币进行监管十分必要。
美国的稳定币监管进程中,有两份重要文件,即《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GENIUS法案》由参议员Bil Hagerty提出,于2025年3月13日在参议院以18票赞成、6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STABLE法案》由美国众议员Bryan Steil和French Hill提出,并于2025年4月3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以32票赞成、17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根据美国立法程序,《STABLE法案》后续还需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获得多数通过并协调达成一致,最终由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
美国的稳定币监管呈现碎片化状态,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目前对稳定币市场拥有主要监管权。SEC认为许多稳定币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相似,应受证券法规约束,不过2024年6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裁决支持币安胜诉,驳回了SEC关于稳定币BUSD属于证券的主张。而CFTC将部分稳定币认定为商品进行监管。《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构建了联邦监管体系与州级监管体系并行的格局,对发行超过100亿美元稳定币的发行者,由联邦层面进行监管,美联储(Fed)负责监管存款机构发行人,货币监理署(OCC)负责监管非银行发行者;允许州级监管部门对稳定币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发行者进行监管。
《STABLE法案》规定,受该法规制的支付型稳定币应是旨在用作支付或结算手段、以国家货币计价、发行人有义务以固定金额货币价值兑换赎回或回购、且不是国家货币及不由投资公司发行的证券的数字资产。只有“获准的支付型稳定币发行人”,包括经批准的保险存款机构子公司、联邦认证的非银行支付型稳定币发行方、州认证的支付型稳定币发行方,才能发行稳定币。发行人需确保储备资产100%覆盖未偿付的流动稳定币总量,储备资产包括美元现金、联邦储备银行存款等。发行人应每月公开发布储备金构成详细报告并由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还需遵守相关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以及风险管理要求。发行人应公开披露稳定币赎回政策,确保持有者能及时赎回,且不得向持有者支付利息或收益。
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也在持续推进。2022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加密资产及稳定币讨论文件》,开启对稳定币性质及监管框架的初步探讨;2023年12月,金管局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发布《在香港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咨询文件》,提出具体监管框架草案;2024年3月-7月,金管局启动“稳定币沙盒”计划;2024年12月6日,香港政府于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12月18日提交香港立法会进行一读;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正式建立亚太首个法定货币稳定币牌照制度,该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核心规范文件是《稳定币条例》,主要由金管局和财库局负责监管。《稳定币条例》规定,稳定币是一种计算单位或经济价值储存形式,可作为公众接受的交易媒介,部署在分布式账簿系统上能电子转移、买卖和储存,且参照单一或一篮子资产维持稳定价值。该条例主要针对“指明稳定币”,即完全参照一种或多种官方货币维持币值稳定的稳定币进行规管。
在香港,从事特定稳定币相关活动需持牌,包括在香港境内发行指明稳定币、在香港以外地区发行和港元挂钩的指明稳定币、向公众积极推广稳定币相关活动等。牌照申请人需具备法团身份,满足基本财政资源要求,已缴股本不得少于25,000,000港币,相关自然人也需满足适当性要求。持牌人需确保指明稳定币储备资产组合与其他资产严格分离,储备资产市值大于或等于稳定币流通面值,实施适当风控政策和管理制度,并及时完整披露相关信息。持牌人要设立符合规定的风险管控制度,防止洗钱或恐怖主义融资活动,稳定币持有人有赎回权利,发行方不得附加严苛条件或收取不合理费用。香港还设立了“稳定币沙盒”机制,为稳定币发行人提供测试环境和合规支持,已有圆币科技、京东币链等多家企业成为首批参与者。
美国和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美国采用分级监管模式,强调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美元霸权、防控系统性风险,限制非美元稳定币合规性,这背后凸显了地缘战略考量。而香港采用集中统一监管模式,支持锚定港元、美元等多种法币的稳定币发行,以“风险为本”原则平衡金融稳定与创新,旨在打造国际化多元稳定币生态,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兼容性。
在发行人准入门槛上,美国对非美元稳定币限制严格,分级监管给予小型发行人州级监管选项,但可能导致监管标准不统一,执行复杂度较高;香港则设置了较高的最低股本等要求,虽提升市场稳定性,但可能增加中小机构合规成本,短期内或抑制创新,但长期利于建立投资者信任。
在储备资产规定方面,美国允许储备资产为短期国债、回购协议等组合,投资灵活性较高;香港虽也要求审计与隔离托管,但储备资产种类并未完全限定。
在消费者保护与国际协调上,香港强制持牌机构向零售投资者销售、规范广告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更直接;美国侧重储备资产月度披露和反洗钱要求,但消费者赎回权保障及信息披露频率相对弱化,且需依赖联邦与州级监管协同,国际互认机制尚在探索。
随着美国和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稳定币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对于全球稳定币市场而言,这两大经济体的监管举措将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加速构建稳定币监管框架,促使全球稳定币监管标准逐渐趋于统一。
从稳定币发行方角度来看,合规要求的明确将促使发行方提升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在美国,发行方需要在联邦或州的监管框架下,确保储备资产的充足和透明,满足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在香港,发行方需满足较高的资本门槛,建立完善的储备资产管理和风控体系。这将筛选出财务状况稳健、技术实力可靠的发行方,淘汰一些实力较弱或存在风险隐患的参与者,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
在应用场景方面,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和广泛。合规稳定币将为跨境支付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有望重塑当前跨境支付格局。在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稳定币作为清算核心,将促使相关协议嵌入更多KYC(了解你的客户)、AML(反洗钱)与资产识别模块,推动去中心化金融向“可审计的链上金融网络”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美国和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框架虽存在差异,但都朝着规范稳定币市场、防范风险、促进创新的方向努力。未来,随着监管框架的持续优化和实施,稳定币有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且稳健的作用,成为链接传统金融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桥梁。
相关文章
相关下载
Notepad2 文字处理1.05 MBv4.22.03 (r4130) 汉化版
下载winhex中文版(多功能十六进制编辑器) 文字处理2.25 MBv20.4 SR-5 中文专业绿色版
下载文本替换、符号批量替换必备工具 文字处理638.00 KB绿色免费版
下载emeditor32位+64位专业版 文字处理35.00 MBv20.9.1 最新破解版
下载精科文字转换通 文字处理957.00 KBv1.1 绿色版
下载WinHex单文件版 文字处理1.76 MBv20.2 简体中文注册版
下载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