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NEAR币中文叫什么,NEAR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

日期:2025-07-21 15:59:17 来源: IT猫扑网整理

NEAR Protocol(NEAR)通常被中文社区称为"NEAR协议"或直接使用"NEAR币"这个简称,而NEAR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是附近,所以可以说“附近币”。NEAR是目前加密货币市场中与人工智能结合较紧密的区块链项目之一。作为基于分片技术的PoS公链,NEAR在2025年7月市值已进入前30名,近一个月涨幅达45%,价格稳定在2.6美元区间。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市场对其AI应用布局的期待,特别是支持海量AI代理运行的架构设计。NEAR的技术特性包括分片扩容、人类可读账户和低Gas费,这些元素使其在AI开发者社区中获得较高关注。与传统的智能合约平台相比,NEAR通过独特的"夜影分片"机制和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为人工智能模型的链上部署提供了相对高效的基础设施。

技术架构革新:支撑AI运算的区块链基础

NEAR协议的底层设计有几个关键特色使其适合AI应用开发。其核心技术是"夜影分片"(Nightshade Sharding),这是一种将网络负载动态分配到多个子链的技术方案,通过分片间的异步通讯保障整体网络的拓展性。2025年的测试数据显示,完整升级后的NEAR网络理论吞吐量可达10万TPS,远超以太坊等传统智能合约平台。这种高并发处理能力对AI应用尤为关键,因为模型推理经常需要同时处理大量数据请求。

另一个技术亮点是账户模型的创新。NEAR允许用户创建人类可读的账户名(如"alice.near"),相比常规区块链的乱码地址更符合AI应用的交互需求。网络使用PoS共识机制,出块时间稳定在1秒左右,Gas费用维持在平均0.01美元水平,这为AI代理的链上高频操作提供了成本保障。最新发布的NEAR数据可用性层(DA)专门优化了机器学习模型参数的存储和验证效率,使开发人员能够直接在链上部署轻量级AI模型,而不必完全依赖链下计算中心。

res-undefined

AI代理生态系统:从理论构想到实际用例

NEAR生态中已经出现多个以AI代理为核心的应用实验,展现了该协议的实际应用潜力。AI代理本质上是能够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的智能程序,结合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实现透明、可验证的运行过程。2025年Bitwise基金经理提及的"数十亿AI代理"愿景,正是基于NEAR上的几个试点项目取得的进展。例如,部分DeFi协议开始在NEAR上部署自动化做市商(AMM)调节AI,这些算法代理能够根据市场深度和流动性变化自动调整交易参数。

在内容创作领域,NEAR网络上的AI写作助手已服务超过50万用户,所有模型推理过程都通过智能合约记录在链,保障结果的可审计性。更前沿的探索包括去中心化AI训练市场,参与者可以贡献算力并获得NEAR代币奖励,训练数据和使用记录全部上链存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用的共同特点是避免完全中心化的AI服务模式,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可组合的代理网络。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NEAR生态中标记为"AI相关"的智能合约数量达到1200余个,月活跃开发者增长保持在15%左右。

开发者生态与战略合作进展

NEAR在培育AI开发者社区方面采取了多层次策略。核心协议团队在2025年初发布了专门的AI开发者工具包(NEAR AI DevKit),包含模型部署、数据标注和代理管理的一系列标准化合约模板。为降低传统AI工程师进入区块链的门槛,NEAR基金会设立了总额2000万美元的专项资助计划,已有30余个AI项目获得该计划支持。生态数据显示,基于NEAR构建的AI项目在GitHub上的代码提交频率达到每周平均350次,显示出较高的开发活跃度。

与传统科技企业的合作是另一发展轴线。NEAR Labs在2025年第二季度宣布与多家云计算服务商建立伙伴关系,使AI开发者能够混合使用链上智能合约和链外高性能计算资源。教育领域也有突破,全球15所高校已将NEAR区块链纳入人工智能课程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简单的AI代理编程任务获得NEAR代币奖励。这些战略举措正在形成良性循环:更多开发者加入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吸引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最终增强整个网络的价值捕获能力。

竞争格局与NEAR的差异化定位

观察整个"区块链+AI"赛道,NEAR面临来自多方面的竞争但保持着特色优势。在专注于AI的Layer1项目中,Bittensor侧重于去中心化机器学习模型的协同训练,0G重点解决AI数据存储的高成本问题,而NEAR的定位更偏向于支持AI代理的大规模运行环境。这种差异化使其在应用层而非基础设施层找到了市场空间。与以太坊、Solana等通用智能合约平台相比,NEAR在AI场景下的交易处理成本有2-3倍的优势,主要源于分片架构带来的资源利用率提升。

2025年的行业趋势显示,AI与区块链的结合正在从简单概念验证转向实际商业部署。在众多探索方向中,NEAR选择优先优化AI代理的运行效率和互操作性,这一定位取得了一定市场认可。数据显示,NEAR上AI相关合约的每日调用量在6-7月间增长了72%,同期网络收入(以Gas费计算)的35%来自AI应用。这种实打实的应用牵引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Layer1领域中维持了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不过也要看到,Arbitrum等Layer2方案通过定制化AI加速模块也在争夺同类开发者,行业格局仍在快速演变中。

res-undefined

总结

NEAR协议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分片架构为AI代理的规模化部署提供了相对高效的环境,2025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反映了用户对这一方向的期待。实际数据显示,NEAR网络上已经运行着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AI应用,涵盖金融、内容创作和教育等领域,证明其技术路线具备一定可行性。从长远看,随着AI代理经济的可能爆发,NEAR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的角色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当前市值和开发者活动数据表明,该项目已经在竞争激烈的Layer1赛道中建立了较明确的AI特色定位。

用户和开发者需要从几个维度审慎评估相关风险。技术实现方面,分片机制虽然理论上支持高并发,但在百万级AI代理同时运行的极端场景下,网络稳定性和跨分片通讯效率仍需实践检验。商业落地方面,当前多数AI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真实用户规模和营收能力有待证明。监管不确定性是另一变量,各国对AI代理的法律地位界定仍在发展中,潜在的合规调整可能影响项目方向。代币经济方面,NEAR的通胀模型和AI应用带来的Gas费收入之间能否形成良性循环,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市场检验。理性看待这些挑战与机遇,才能对NEAR在AI领域的发展前景形成相对全面的判断。

相关文章

相关下载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没有更早的评论了
    取消